汝南县文化馆

文章
  • 文章
搜索

RU NAN XIAN WEN HUA GUAN

本站首页 >> 文化动态 >>群文动态 >> 民俗文化春暖人心 推动农村和谐发展
详细内容

民俗文化春暖人心 推动农村和谐发展

时间:2019-08-23     【转载】   阅读

——宋庄村开展群众(民俗)文化活动调查

 

汝南县三里店乡宋庄行政村,位于汝南县城西五公里处,与驻汝公路相邻,辖9个自然村,13个村民组,765户,3094人,其中党员68人。随着农村生活经济方式的改变,农民的精神文化需求正在相应发生变化,但受客观条件的制约,农村文化生活仍然单调而贫乏。宋庄村委坚持以“三个代表”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积极推进农村思想文化阵地建设,坚持有组织、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多种形式的“文化乐民”、“文化惠民”为主题的树点扶植培训工程。采取搭班组团和自发自愿相结合的群众文化形式,开展了内容丰富、品种繁多、形式多样、覆盖面广的节日民俗文化活动,用文化的力量抚慰心灵,振奋村民精神,鼓舞村民斗志,凝聚村民力量,有力地促进了全村的三大文明建设。

一、加强新农村文化建设力度,促进精神文明树新风

宋庄村委高度重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面对村级文化设施明显薄弱的状况,积极研究对策。村委们认为,新农村文化建设对于提高党的认知度,巩固党的执政基础,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实现农村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特别是保证公共文化资源的投入,使其能够持续有效利用,不但可以繁荣文化,丰富人民群众生活,更能助推经济快速发展。经过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村委积极筹措资金3万多元,添置桌椅80多套,购置了电视VCD、电脑等设备,开办了科技咨询室,订购了文化教育书刊、杂志及音像资料。在实践中发现,电视是农民业余时间文化活动最主要的形式,优点是方便、内容丰富、时政新闻、娱乐节目应有尽有,但大家都是各自在家自看,内容多涉及偏、远、高、深,农民接受量不大,缺乏人与人、面对面的情感交流。高雅文化或专业性较强的文化形式还不能得到农民的普遍认同,农民喜欢民间通俗文化,喜欢看戏、舞龙、舞狮、腰鼓、耍杂技等民俗活动,他们认为自己文化消费的主要来源是村里婚丧嫁娶时的小型演出活动和节庆活动,他们钟情于这种贴近自己生活的表演方式和表演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宋庄村委又积极筹措了1.5万元资金,购买了腰鼓、大鼓、二胡、板胡、大锣等乐器,添置了文艺演出服装等设备器材,发挥本村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优势,组织本村农民开展戏曲、杂技、龙灯、舞狮、腰鼓、秧歌等民俗文化活动。聘任村民冯明山和邮电部门退休职工翟明善为正、副团长,组建了“宋庄新农村艺术团”,自编自导文艺节目,自娱自乐,其乐融融。先后又组织了文艺宣传队、腰鼓队、秧歌队,逐个到村民组巡回演出,丰富了群众精神文化生活,营造了和谐文明村风。

农村文化生活的活跃为人民群众提供精神食粮和精神支撑。近年来,由于经济生活中不确定因素的增长和各种威胁人类生命和健康的疾病增加,在缺乏外在帮助情况下,民间信仰活动客观上活跃起来。村民小雪、黄千斤、刘春枝三位妇女,过去一度信“教”,个人信仰出现了混杂和多泛化,进而引起家庭波动。她们当看到大家练走秧歌,竞挖苦说“扭着大屁股,难看死了,浪啥”。村委知道后,主动出面作思想工作,动员他们参加文化活动。通过耐心说服,细心辅导,三人放弃了信“教”,成了秧歌队里的文艺骨干,和谐了家庭,抵御了邪教及异质宗教文化走向极端。现在全村几乎无人信“教”。

目前“新农村艺术团”发展有演职人员70名,最大的是老吴嫂76岁,最小的张丽30岁,演出队也从本村走向了县城。同时,村委积极开展“十星级文明农户”、“好媳妇、好公婆、好丈夫、好科技致富带头人”等系列评选活动,成立了老年协会,修建了文化大院,增设图书资料室,添置图书4500余册,使村民有了固定的娱乐场所,在全村形成了崇尚科学、抵制迷信、移风易俗、尊老爱幼的良好社会风气,为新农村建设注入了不竭动力。

二、民俗节日文化力助文化产业,为推动农村经济建设增添后劲

启始于民间、成长于民间的民俗节日文化具有一种自觉满足人民群众,特别是农村农民精神文化生活需求的内生性力量,它所引发的系列活动,常常是发展区域文化产业的重要载体和平台,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也为文化传播提供了最佳民间通道。“双节”期间,宋庄村积极引导本村艺术团体走出去,促进当地文化消费,繁荣文化市场,利用春节是家人团聚,发扬孝道,联络感情的大好时机,进行传统美德文化宣传,组织了舞狮、旱船、竹马等民间玩意比赛,深入到街道、单位宣传演出。自编自演了豫剧小调《夸媳妇》,地方曲子《夸夸咱的新农村》、天津快书《赌棍的自白》、快板《夸夸家乡宋庄村》,民间小调《说说今年十二个月》、《歌唱计划生育好》、《四个大嫂夸科技》,还排演了豫剧《女儿泪》等剧目,歌颂了社会主义新面貌,扬善惩恶,教育了群众,提升了民风。村民康小黑,今年62岁,是村老年协会成员,五年前,因胃癌开刀,身体一直不好,情绪低落,经村动员参加了老年协会活动,精神产生了变化,身体也有了好转。现在“新农村艺术团”作司鼓,有时还扮演舞狮,身体不但硬朗起来,还有一定的演出收入,生活也逐步丰富起来。据不完全统计,“新农村艺术团”在“双节”至三月三期间,共演出80余场,收入相当可观。在演出节目的同时宣扬了本村的特色产业,提高了宋庄的知名度,不但提高了社会效益,也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收入,同时也引导和培育了农村文化市场,提高了群众参与的积极性,使农村文化建设形成内生的和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动力机制,让民俗文化成为宋庄村的一个品牌,成为本村的基本文化活动方式,进而发展农村“一村一品”文化建设,加快发展现代农村,使其成为发展农村经济的有效载体。不仅丰富了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也实实在在地改善了“文化民生”。

同时,宋庄村委围绕“油路、砖路联成网,节水灌溉联全村,安全用水联到户,户户用上沼气炉”的建设目标,对9个自然村的8个主干道计20公里的道路进行了硬化、绿化、美化,并安装了4公里的路灯,全村95%以上农户吃上安全水,初步实现了村容清洁和环境优美,在全县新农村建设中发挥了很好的示范效应。全村发展蔬菜温棚1500多座,其中半地下式60余座。全村依托特色蔬菜先后兴建农副产品加工企业6个,年利润近300万元。以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双丰收,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2008年被省政府评为新农村建设先进村。

以上可见,伴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具有交易功能的民俗文化和活动为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基础,其所蕴含的经济和文化价值的交互作用,已成为推动某些地方经济与文化和谐发展的重要引擎。在当前众多政府部门都在努力支持新农村文化建设的背景下,还需要进一步整合资源,提高帮扶效益和建设水平,更好地满足农民群众的科技和文化需要,把政府引导与市场机制有机结合起来,建立农村县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机制,加大对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支持力度,建立农村文化投入的稳定增长机制,积极鼓励、支持农民开展文化活动,调动农民参加农村文化建设的积极性,建立一支适应新形势下的新农村文化建设队伍。

 


地址:汝南县汝宁街道梁祝大道天中山文化园  邮政编码:463000  邮箱:rnwhg@163.com

版权所有:汝南县文化馆  

技术支持: 金盾网络科技 | 管理登录
seo seo